王澍:赢得中国首个Pritzker建筑大奖

文章目录[隐藏]

王澍

王澍

在看到芝加哥论坛报的这篇报道以前,很惭愧,我对王澍一无所知。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建筑师,这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大奖,为中国建筑师赢得了自信——当然,获奖这点事儿,他只能代表自己,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建筑师集体不自信由来已久。这体现在建筑师们一味地跟随西方建筑学派再走,放弃了太多原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建筑元素。

建筑,我觉得是当今最接近博物学的一门学问。一座好的建筑,需要设计师从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并不是放上一个穹顶就是拜占庭式建筑,有个尖拱就可以说是哥特式建筑。

可悲的是我们如今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太过于讲究“元素”。比如妆点了盘长或者祥云,就说是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比如在建筑外立面粘贴上几处雕刻花纹,就说是巴洛克艺术。一座建筑需要有的是统一的思想,而无论窗、门、还是楼梯,这些都是表达建筑整体思想的“单词”,这些单词汇总到一起,成为语言。就好像果戈里所说的“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我觉得,王澍是一个符号。

中国势必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师在考虑,如何给与中国的建筑生命,让它们在迅速成长的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言语权。王澍做到了,这就可以给其他正在路上,或者正在犹豫中的建筑师一点信心。面对自然,解决人与建筑、人与社会的问题,这在过去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建筑师们的强项,如今是该复兴的时候了。

王澍的代表作,宁波历史博物馆,足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声音。[另外公认的代表作是中国美院象山中心校区]

宁波历史博物馆

宁波历史博物馆

这栋建筑的原址,曾经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城市化的疯狂蔓延,摧毁了这里曾有过的风貌。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取代了婀娜多姿的亭台楼榭,马路越来越宽,城市中道路的功能从原来的以散步为主变为今天的以快速通行为主。借用王军在《采访本上的城市》一书中的观点,我们正在建设的,只是“郊区文化”罢了。

王澍在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的时候,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构想。他在宁波搜集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并用这些“废弃”的建材,建造了24米高的 “瓦爿墙”。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

王澍这样谈到自己的设计初衷:“使用‘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循环建造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义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来源]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建筑师对城市的思考,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他的工作室有个有趣的名字,叫“业余建筑工作室”,但他们的作品却得到了普利兹克大奖评委会的认可。

关于普利兹克大奖:

这是由美国芝加哥亿万富翁Pritzker家族设置的奖项,专门表彰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建筑师(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ity),奖品是十万美元、一枚青铜奖章和全球性的荣誉。这个奖项自1979年授予美国建筑师飞利浦·约翰逊(Philip Johnson)以后,这是第一次授予中国建筑师。

王澍说,他能得到这个奖项,“非常惊讶”。但被世界认可,对于他来说,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他的作品之中蕴含着对文化和传统的思考。文化是我们的基因,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走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老路。

 

小链接

王澍,男,1963年11月出生,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长河

在曾经的博客时代,是“首个桥隧工程领域独立博主”,目前是一名默默耕耘的普通高校教师。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未必成熟、绝不权威。

相关推荐

5 条评论

  1. 王澍大哥的书我也读过,深受启发啊

  2. 不过据说他的思想并不代表中国建筑的主流,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大搞建筑的时代,还满足于功能上的需要,所以也难出经典作品,人的思想太浮躁,自然不会有好的作品。

    我的研究方向是建筑材料,对结构都很少了,对于建筑研究就更少了,但我们都是一个大专业范围内的,所以我也很为这个事情叫好。

    “比如妆点了盘长或者祥云,就说是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比如在建筑外立面粘贴上几处雕刻花纹,就说是巴洛克艺术。”

    关于上面的这个观点,我也认同长河兄的看法,珍珠串起来才算项链,否则,也只是一颗珍珠。

    长河兄现在研究桥梁?

    • @土木坛子

      我硕士读的就是桥梁专业啊,不过作为业余爱好,最近比较关心建筑史

  3. 呵呵,最近看到好几个博客都在讨论这个大奖。貌似在土木坛子前辈的博客里也见到过类似的文章。建筑专业大家都知道,但是结构专业除了专业人士以外,估计说出来没几个人知道做结构的是干嘛的,要是有类似的结构大奖被中国人拿到了就好了,至少能在中国普及一下结构工程这个专业,呵呵!

    另外,想和长河交换一下链接,我已做好博主的链接,不知道可否。我的小站:结构博客www.jiegouboke.com。

    • @结构博客

      貌似我是最早对这件事进行评论的博客之一吧,消息发布的时候我正好在微博上,赶巧了。结构总是要附属于建筑学开展工作的,所以我转而去研究桥梁了,哈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