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俄罗斯交流之行系列小结的第三篇,前两篇是关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点击链接可直达。老规矩,学术部分的小结见这里:【研学知行】交通学院优秀博士生赴俄罗斯学术交流团出访札记(三)
从圣彼得堡转机莫斯科,乘坐一宿的航班,飞到了哈巴罗夫斯克。从俄罗斯的最西边到最东边,跨越七个小时的时差,一下飞机就要到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参加活动,可以想到那个时候的内心是很挣扎的。
刚走出飞机,迎面扑来了一股久违的雾霾味道。10月底到11月中旬,刚刚开始供暖的日子里,也正是哈尔滨一年一度的雾霾高发季。
哈巴的机场比较小,打车或者用Uber到市区的话貌似不是本地人会比较贵,当然也有公交车,不过我们在预定宾馆的时候安排了接机。来接机的是一位金发美女,竟然直接用中文说“我是宾馆,接你们的,follow me”。后来知道,俄国远东地区的中文普及率还是不错的。
这是在学校门口见到的广告塔,这应该是和哈尔滨老照片最接近的版本了
这个小型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就是在这样的会议室举办的,主持人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科研副校长Sergey教授,坐在我右侧的这位俄国同学自学的中文水平不错,而且还去过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多个中国城市,手机用的还是小米。
我的发言完成后,与Sergey校长合影留念
会后,参会的中、俄、日三国学者与硕士博士合影
老师们去参加该校80周年校庆活动
会后,Sergey课题组的三位同学邀请我们游览哈巴罗夫斯克市容——这多少令我心头有些沉重。
要知道,哈巴罗夫斯克还有另一个中国名字,叫伯力,这里曾经是我们祖国的土地啊,曾经是我们同胞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我曾在黑河参观过瑷珲历史陈列馆,了解到沙皇俄国对我江东故土的蚕食简直是和对中国人的屠杀紧密相联的,这更让我心绪万千。
这是大清炮台,坐落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外,安静地成了室外展品。我相信它们见证了那个万般无奈的年代,我相信任何一个时代,政治家、军事家们都希望在自己的任上能帮助我们这个国家走向进步,然而有些时代注定是悲剧。
俄国同学说,这是Turtle,它还是Dragon's ninth son...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哈巴至今存在的中国元素早已消失殆尽,能找到的貌似就只有刚才见到的那几样了
这座雕像就是用来纪念“开拓”了哈巴的“俄国英雄”
在公交车上,售票员阿姨用很熟练的英语问我们从哪里来(这令我们很惊讶,在俄国这些天见到会说英语的俄国人实在是太少了),当得知我们来自哈尔滨时,她很高兴,她说“我的奶奶就是出生在哈尔滨的!”
真是可惜,我们坐车的时间太短,以后要是有机会再来哈巴自由行,一定争取找到这位阿姨,好好了解了解她的家人从哈尔滨返回苏联之后都经历了什么。
俄国同学非常热情地带领我们逛了几个小时,又带我们去一家本地特色的餐厅用餐。我们聊了许多,关于学术、专业,当然还会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等话题。其中,上面合影里左二的俄国同学(实在不好意思,我只记住了右一的那位女同学叫珍妮雅,两位男生没记住叫啥...)说了一番话令我很有共鸣:“今天我们在这里招待你们,未来我们去中国的时候,你们也会招待我们。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可以成为朋友,我们以后可以经常联系,这不仅限于我们个人,也有利于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年轻人可以为我们两个国家的互相加深理解和关系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不忘历史,并不是要重演历史,而是要提醒自己永记发展,只有自己发展起来了,朋友才会多,敌人才会少。
对于俄国,虽然有种种原因导致的复杂情绪,但毕竟那都是沙皇俄国和前苏联时期的事了。如今,当我面对着资本主义国家的俄罗斯、面对着金砖五国的俄罗斯、面对着中国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的时候,却发现了解的太少太少。这对于需要长期发展的睦邻关系而言,正如那位同学所言,需要我们年轻人多多努力,不断改善这个局面。这一次我来了,我才意识到身上竟还担负着这样的一份责任。
从哈巴罗夫斯克返回哈尔滨的路上,下面是滚滚乌苏里江,祝福我的祖国,奋斗吧青年!
网站内容写的挺有意思的。我是工大08级桥梁系的,有机会可以私下交流。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