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在进行桥梁结构分析的第一步,往往是考虑如何对结构体系进行简化,尤其是在大跨度桥梁分析的过程中。因为大跨桥梁的体量巨大,若是采用“尽可能与实际结构相近”的原则进行建模仿真,可能还没等考察精度是否比梁单元更高呢,电脑早就死机了,白白浪费了建模和分析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太高。
因此,对于不同规模的项目,往往需要两手准备:针对结构内力的计算和优化,建立结构的简化模型;针对局部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局部实体模型,如果有考察全桥应力分布的需要,就需要建立全桥实体单元FEM模型了(据余洋兄透露,香港青马大桥就做了全桥实体模型)。
通常情况下,空间杆系模型是进行全桥整体分析和动力分析的不二之选。墩、塔简化为通过其几何中心线的二节点梁单元,主缆、吊杆、斜拉索等简化为二节点杆单元,对于主梁则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目前最常见的是脊骨式(鱼骨式)、双梁式和三梁式三种模型,以斜拉桥为例,见下图:
这张图选自王浩老师主编的《ANSYS大跨度桥梁高等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实例》
实际工程中的大跨桥梁的主梁大多采用箱梁,而简化模型中的主梁则通常可简化为矩形梁,因此需要进行刚度和转动惯量等性质的等效计算。
脊骨式(鱼骨式)单主梁模型
如果主梁采用箱梁等容易进行计算的截面形式,可利用任何一种方法计算得到实际结构的截面特性,主要是竖向、侧向和扭转刚度。再依据刚度等效的原则,设计一个刚度与实际截面相等的矩形截面作为简化梁的几何参数。
但有时候会遇到不容易进行计算的情况,比如主梁采用桁架梁,或者更复杂的空间结构,这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 按照实际结构建立一个悬臂梁模型,在端部施加三个方向(竖向、横向、扭转)的单位荷载,并提取端部节点对应的位移;
- 对于同等长度的等效简单悬臂梁,令在单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与上一步中得到的位移相等;
- 根据材料力学的知识,反算刚度并进行截面设计。
在计算转动惯量的时候,通常对于连续质量主梁断面而言,可利用Im=mr2=m(Izz+Iyy)/A来进行求解,而对于桁架等非连续质量断面,于永帅[1]给出了另一种计算方法:
不要小看这个扭转问题,黄福伟等[2]指出,简化后的鱼骨梁模型与未经简化的空间桁架模型相比,面内、面外频率(对应于竖向、横向抗弯惯矩)误差不大,但抗扭惯矩有很大差异,甚至出现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而扭转频率在抗风计算中是很重要的指标。
双梁模型
双梁模型根据质量和刚度等效的原则建立,实际箱形截面梁的轴向刚度、平面内的弯曲刚度和平面外的弯曲刚度都可以由2根脊骨的刚度进行描述,而模型中箱梁的扭转刚度实际上是由2根脊骨的弯曲刚度等效出来的,因此可能较实际箱梁的扭转刚度要小,两根梁中间用无质量的横向连接进行加强。横向连接一般放置在箱梁横隔板处,如果简化模型中的扭转刚度不够,则可以增加横向连接的数量[3]。
双脊骨模型的主要参数有脊骨的质量密度、横截面积、侧向与竖向抗弯惯矩、脊骨间距、横向连接间距等,关于参数的确定,我偷个懒,直接截图了:
三梁模型
鱼骨梁模型在开口或半开口的主梁截面的简化过程中,考虑扭转问题上始终有不足,使用双梁模型又容易夸大约束扭转刚度的贡献,还会出现侧向刚度失真的情况,给结构振型判断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项海帆教授团队[4]提出了三梁模型:
对于上图中的原结构(a)而言,截面几何特性包括:A—面积、Jy—侧向弯曲惯矩、Jz—竖向弯曲惯矩、Jd—自由扭转惯矩、Jw—约束扭转主扇性惯矩。简化后的三梁模型, 分为中间的1#梁和两侧对称的2#梁,至于等效原则:
(1) 侧向刚度等效(把主梁的面积和侧向刚度全都赋给1#梁)
(2) 竖向刚度等效
(3) 约束扭转刚度等效(主梁为刚性扭转,约束扭转刚度由两边梁的竖向刚度提供):
(4) 自由扭转刚度等效:自由扭转刚度相对是次要的,在计算时可根据对称性自由分配
(5) 质量等效的两种处理方法:
a) 两边梁不提供质量,全部质量和质量惯矩集中在1#梁,质量可集中在各个节点上,也可以转化为梁单元的等效分布荷载密度来输入。
b) 质量分配到三根主梁,质量惯矩由边主梁的质量提供:
式中M、Im为原主梁的集中质量和集中扭转质量惯性矩,M1为1#梁集中质量,M2为2#梁的集中质量
关于主梁单元的选择
在选择主梁单元的时候,可以有以下两种选择:
以Beam4为代表的“老单元”,ANSYS在最近几个版本中对其“不推荐使用”,因此在GUI界面操作中是无法选择的,但本着代码兼容性的需要,不影响APDL对Beam4单元的调用。使用Beam4的优点在于:两个主轴的惯性矩,高度,宽度,面积这些参数可在定义单元的时候直接输入,对于所有截面型式模型中均显示为矩形。
以Beam188/189为代表的“新单元”,其特点是具有出色的截面数据定义功能和可视化特性——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能够用自定义截面的方式定义主梁,甚至可以省去本文讨论的刚度等效计算这个环节,直接按照实际截面进行设置即可。
参考文献
- 于永帅. 钢桁架悬索桥抖振响应及其影响参数分析[D]. 湖南大学, 2011.
- 黄福伟, 许晓锋. 忠县长江大桥主桥结构动力特性比较分析[J]. 公路交通技术, 2000(1):16-19.
- 魏双科, 李鸿晶, 罗寒松,等. 立交桥曲线箱梁动力分析模型[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6, 26(4):168-174.
- 项海帆, 朱乐东. 考虑约束扭转刚度影响的斜拉桥动力分析模型[C]// 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 1992.
简化结构模型的目的与做结构抗风抗震等模型实验类似,达到预期的力学等效(注意是预期的,不是所有都等效),最少的计算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