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父亲问我一个问题:屋里有一群蝴蝶,用什么方法能数出它们的数量?从小到大,我一直对生物感兴趣,特别在制作昆虫标本方面有些经验,便提出“使用乙醚,将蝴蝶麻醉,掉落在地上后,就可轻松查其数量啦”。
后来得知,这竟然是某高校自主招生的试题。而且,据电视采访的那个学生讲,他提供的方法是“把墙凿一个洞,外面放鲜花,蝴蝶向外飞出的时候查点数目”。
树上(骑)七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我脑中立刻回想起了那个赵氏小品。
高校自主招生,源于学习国外经验,那么国外高校是如何进行的呢?
国外普通高校主要采用标准化考试,只有名校完全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一般的步骤是学生提出申请,经过简单考核和面对面的交流即可完成招生工作。
不过,在我们羡慕他们“优秀”的高招制度时,不要忽视,这种制度是和西方基础教育无缝衔接的。西方从小学、中学教育开始,就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大量的社会活动+基础科学研究活动,使得“面试”成为选拔优秀人才的最佳方式。理由有3,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过人的交流能力;参与科学探索,会有如小发明之类“学术成果”;西方名校学费高昂,贵族背景能从面试交流中充分体现。
我们国家,中小学生没有精力从事过多的课外活动,也不敢冒偏科的风险去发展爱好。所以,面试要谈什么呢?用什么成果来证明此人的科研能力呢?恐怕也就只剩下脑筋急转弯了。
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从已知的考题看来,更像是商业白领的面试题。问题是,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无疑,通过这种方式进入高校的学生,在未来应对求职应能得心应手,学校无需为他们的就业过多大费脑筋。但,就业好=教育成功,这个等式未免功利了点。
我的观点,高校培养的优秀学生,首先需要有恒心、有坚毅的品格、有社会责任感,最好能有点风骨。中国排名前150的高校本科生,他们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之所以只能少数人成功,关键在于性格和方法。
对于顺利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或许自认为是“真正的全面发展人才”,从而产生虚荣,则更可能成为废材。
面试后面的若干问题
公平如何保证。没有标准答案,那什么是标准?不是我这个人没趣,但把考生命运完全放到考官的手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错,凭什么录取谁不录取谁?缺乏监督的权利,猛于虎也。
表达能力代表一切?我知道一个老师,讲课水平非常一般,属于“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伙的。如果他参加自招考试,必定没有成功的希望。但数十篇优秀论文,却又证明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能力。这样的例子还少么?
结论
中国学生素质的提高,教育质量的进步,远远不是自主招生改革就可以做到的。根本出路在于基础教育,我们过于强调知识传播,忽视动手实践和学习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也万万不可学习美国搞轻松课堂却轻视知识储备——我们国家可没有那么多吸引国际人才的手段。
结合进来热议的“文理分科”问题,改革高考“单一标准评价体系”才是正路,不过,高考不可取消,毕竟那是目前最公平的角逐场所啦。
@中国石油杂志 对,疑似抄袭麦肯锡面试的试题~
@一米阳光 这倒也是~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还不能完全自主招生
我只是觉得试题很主观
@moonlab 恩,现在很多人懒得折腾
@狼嘴 那个啊,在alimama论坛里申请,通过审核就OK,点击图标就能进入相关帖子(包括报名帖)中
@蓝兔 这方面,我比较认同浙大郑强教授的观点--高考越成功,受毒害越深~
@J.wei 那是瞎想滴~
@林晨 最大的问题是,貌似无法改变现状
现行教育体制还有很大漏洞哦
蝴蝶麻醉了好数呢,哈哈
每年有那么多的省市状元进入诸如北大清华等名校,很多人毕业之后一样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
上次在家看湖南卫视做的一期李阳的节目,我特别赞同李阳说的“技能改变命运”一说,他不赞同传统的“知识改变命运”观点。
你的淘宝合作伙伴是怎么弄的?
很多时候我们学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也是最省事的一种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