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阅读科学网新闻的RSS时候,发现了一个挺有新意的网站:ResearchGate。科学网将其翻译成“研究之门”,由于这令我想起“脸谱”之于“FaceBook”,还是决定用它原本的英文名字好了。
这个网站,从本质来讲,和我们都熟悉的人人网,我的不少朋友熟悉的开心网,以及早就成为一个传说的FaceBook是一样的,也是一个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不同的是,这个SNS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灌水者寥寥(或许在我加入之前没有?)。这个特征,实际上和IT届曾经非常有名的海内网很类似,那也是一个专业素质很强的SNS,可惜后来也成为了传说。我真的感觉王兴是一位善于创造传说的天才~
- 注册之后,系统要求会员填写自己的专业、擅长的技能、教育背景、科研课题、学术成果……俨然就是填写一份简历。系统根据用户填写的资料,生成个人信息页面。
- 用户可通过搜索功能,查找到与自己科研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以加为好友,对其关注,发送站内信息。
- 用户可创建讨论小组,这点类似豆瓣和凤凰微博,多人共同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 用户通过网站,可以拓宽交际面,尤其是和不同学科,相关领域的学者交流,很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这些年交叉学科比较活,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是否也能有同样功能的网站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在我国的互联网,不是所有的创新点子都能变为现实的。凡是有群体聚集的网站,由用户提供内容的网站,都会涉及到审核的问题。就好比我当年当学生干部的时候,好心好意建言建设校园论坛,和水木清华和哈工大紫丁香论坛学习,水平暂且不谈,至少能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结果领导问我:“你能24小时监控页面,不出现不良言论么?”当时我就傻了……到现在来看,貌似还是博客比较安全一些,都是一个人发表的文章,出了问题直接联系我就好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土木工程领域的SNS,我所知道的,都源自PMER提供的信息,包括人月传奇和开工啦。这两个都是讨论工程管理方面的话题,详细的介绍,请参考PMER的两篇文章,分别为工程管理学习及互联网、开工啦正式运营。有意思的是,这两个网站的服务器全部都不再亚洲。
至于桥梁与结构领域的SNS,恕我孤陋寡闻,尚且没有发现。或者,于一个多月以前低调上线的十千牛俱乐部可以算作一个?那是我在自己的空间上做的简版SNS(去掉了上传图片功能,为的是减少流量开支)——目前的十千牛俱乐部还不能访问,是因为优智IDC服务器连续宕机,我很无奈。
有没有必要搞结构分析的SNS?
如果一定要整出几条优点的话,我想无外乎以下几条:
- 便于分享资料,尤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SNS,有利于规避版权问题;
- 便于同大牛学习、交流,就是担心大牛们没有时间回答,不过一群相关领域的学生,也是能搞出一些成果来的;
- 或许可以在那上面找到自己未来工作上的合作伙伴;
关于行业细分的SNS现象,关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网站的前景,甚至关于你对十千牛俱乐部是否应该公开发展,您是否有建议和想法呢?欢迎交流!
Your article was excellent and eutr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