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生命的意义比幸福更重要
1942年9月,著名犹太精神病学和神经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连同他的妻子和父母一起,被纳粹逮捕并押送至集中营。3年后,当他从集中营中被解救出来时,他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其他大部分家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作为119104号囚犯活了下来。
1946年,他用了9天时间写下了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并出版。在这本名为《生命的意义》的畅销书中,他总结了生与死之间的差异:那就是生命的意义。
在他和他的家人被带到集中营前,弗兰克已经在维也纳和世界精神病研究领域声名远扬,并成功申请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而当时,纳粹已经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包围并把他们送至集中营,弗兰克知道纳粹把他的父母带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他也知道,一旦他的父母被带走,他就有责任陪着他们一起进入集中营。可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拿着签证的新婚男人,他又有机会奔向安全的美国,并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生死的抉择时刻他选择了和父母在一起共同面对危难和死亡。他在集中营里饱受摧残折磨,凭着坚强的毅力得以生还。后期,他靠自身体验所创的意义治疗为人类的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谓意义治疗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作者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通过亲身经历残酷的迫害的感受,在无情的岁月中发现了生存的动力和人生的意义。他的话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的精神世界让人景仰。他这种人,必然能够以睿智和悲悯的眼光来审视人类的处境。
这本书传达的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苦难价值的体会、对超越自我之责任的承担,这些似乎都与我们现在的文化格格不入。与其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现在更乐于追求个体的幸福。
那么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幸福就是满足欲望。在幸福的生活中,“得到”更多;而在充满意义的生活中,“给予”更多。社会学家的解释:“那些只追求幸福的人只有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了好处,才会变得幸福。但是那些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会在给予他人时享受到愉悦。”“那些不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只追求幸福的生活,通常意味着相对浅薄、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一个人的各种欲望和需求总是能被轻易满足,人们总是逃避困难和负担。”在弗兰克看来具有追求和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会全面地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水平和生活满意程度,并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恢复力,提升自尊,减少忧郁。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反而感到不幸福。因为人的欲望是无尽的。 幸福只是一种存在于此时此刻的情感,最终它会像其他的情感一般消散殆尽。这些积极的影响和情感上的愉悦都是转瞬即逝的。而生命的意义是具有持久性的,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舅舅,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照看身患重症肌无力的妻子,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女儿因为遗传因素也患上了同样的病。他用大半生的时间牺牲自我成就这个家庭的完整,可以说他是不幸福的,但他依然整日面带笑容。现在我可以理解他的精神世界是在给予中得到了升华,他的生命因经历了特殊的苦难而充满意义。
我想作为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有义务关心身边的孩子、父母、同事或同学,并对他们有所贡献。这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意义,哪怕不一定会使我们感到幸福。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群体,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人人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那将是个美好的和谐社会。反之,如果人人追求私己的幸福,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冷漠荒凉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情重义而守信的民族,儒家的仁义教化使中国人把亲情、友情都看得很重。后经战火沧桑、文革摧残,一代人情伤逐渐变成了今天许多国人的冷漠无情、自私多疑、寡信而易于背叛。而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的欲望随之没有节制的膨胀,个体的利益被无限的崇尚。中国已走向了繁荣与强盛,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还要看每位国人内心的意志与追求,这也是这个时代最迫切的呼唤。
摘自:哈工大共享书香
写得很好,很感激。已经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