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横跨河南洛河的洛阳凌波大桥建成通车。此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式设计,全长2345米,其中主桥1256米。宽度34米,总投资2.3亿元。大桥的两座桥塔身高分别是83.5米和63.5米,用钢索108根,大桥主梁采用分段现浇的施工方法。
吸引我的,不是凌波大桥的跨度,也不是大桥通过网络票选得出的名字(源自《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而是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建筑艺术考量——毕竟中国的桥梁设计长期以来是没有建筑师参与的,所以上世纪的桥梁往往在功能性的要求高于艺术性的要求。就好比几十年前的房子都是“火柴盒”,而现在则对立面效果越来越讲究。这是和逐步发展的经济水平向符合的,毕竟桥梁的核心功能是跨越障碍,只有具备相当的经济基础之后才会对艺术性有追求,而这也是新世纪桥梁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的技术挑战,跨度固然是一方面,但由新建筑造型引起的结构特殊性问题,应当会更加突出。
附:关于凌波大桥设计元素的官方版本
凌波大桥地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设计时更多体现“科技之桥”的理念,通过大量运用现代科技元素,寓意洛阳必将以雄厚的科技和工业力量走在中原崛起的前列。
从远处看,凌波大桥如一只振翅高飞的天鹅。两个桥塔一高一低,高塔像一个信号发射塔,条条钢索如无数射向四方的信号;低塔顶部中间是8个球体环绕1个大球体,仿若发射的人造卫星。
设计者以双塔、护栏等元素象征通讯、航天和生命科学当今科技的三大热点领域,使大桥充满现代气息,将现代科技与古都文化融为一体。
凌波大桥建设伊始,建设者们就提出了建设“洛河上一道最美的虹”的目标。如何让大桥变的灵动起来,除了造型美观外,亮化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建设者们以“虹”为主题、以桥体为前景、水中的倒影为中景、以远处的城市作为远景,共同构成大桥的整体景观。
夜幕降临,凌波大桥宛若一个巨大的梦幻舞台,主塔和斜拉索变幻出无数的色彩及图案,令人惊艳,宛若身在梦境。先进的照明设备将大桥主塔变成了飞翔的彩柱,光影在桥塔顶部变幻出多姿多彩的牡丹,“牡丹之城”跃然桥上。 科技成果也大量运用到了亮化设施上。大桥108根斜拉钢索上都装上了低能耗、长寿命的LED灯,采用最新计算机分布式灯光控制系统,可以自由组合各种图案,让你领略洛阳的特色文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伟先生欣然题下“凌波大桥”四个大字。
结构,可以是美丽的景观,也可以是文化的载体,这样做就很成功了。很可惜的是,我能找到的都是小图,哪位朋友手中有大图呢?
@于同学 不好意思,我没做过类似的课题,没有相关资料。外文资料,一般到你学校图书馆网站上都有相关数据库链接的。
长河,你好,
我最近在做基于递增法逐孔施工的连续梁毕业设计,你有这方面的资料么 ?
老师告诉我国外有做过,国内还没有,外文资料一般在哪里找啊?
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