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听说的消息,同济大学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昨日上午,成立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从报道中的文字看来,这个研究院的建制不同于现有的高校学院,是一个“体制外”的“科研特区”:“实施特殊的科研政策,强调团队的作用,吸引、集聚和稳定优秀科研队伍,加快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将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国内学术界体制问题已经是个“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了,同济大学在这个时候敢为天下先,不得不令人佩服。不过,这个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能成为什么样的机构呢?既然是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我不禁拿这个研究院和普林斯顿研究院做个类比: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成立于1930年,从建制上看,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是一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做最纯粹的尖端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的研究机构,由零售业巨头路易斯·邦伯格兄妹资助。科学家在研究院中,没有任何教学任务,没有讲座,没有教学计划,只从事科研,并且不必担心生计问题。研究院优美的环境和宽松的气氛,使得这里被称为“学者天堂”。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会是什么样子呢:
- 教授都是本校教师么,那么如何能保证不受旧有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 从事与土木学院相同的科研活动么?如果这样,再独立出个研究院来,不重复建设?
- 主要研究的是那些土木学界剩下的那些很难解决的问题?
- 收研究生么?收的话,他们和同济土木的研究生是否相同?
如果不是我寡闻,那么土木高等研究院在中国应该是个新兴产物,我看到的报道只有寥寥几字,具体问题,还是等元旦假日之后,问问王兄,恩,就这么定了~
p.s 未来30年之内,我能去研究不?貌似希望不大。。。
@ujn2008 或许上海能好一些?还是不要太悲观的好,大不了被做隐士算了
再补充一点:
假设“狗屎”遇到“体制”,经过适当的条件,也有可能变的诺贝尔级的。
国家神奇,太没有办法了。
在神奇的土地上,遇到“体制”,你是诺贝尔级的,也是死的静悄悄的。
BTW:从你这儿学到很多东西。谢谢。
当天下午(2009年12月31日)看同济大学新闻的时候,看到了这则消息,实际上具体内容我也不是很清楚的,呵呵。在这之前我也没有听说关于要成立“高等研究院”的消息。
看到参会的成员与网页简短的报道,我猜测成员大部分为本校教师(年轻教师为主),当然不开除有外校的兼职成员。因为同济大学有一个土木工程创新团体,每年举办两期的创新团体报告,也是以年轻老师为主,所以我想前期的成员可能是部分创新团体的成员。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自去年受到台湾光华基金的资助,不知道成立这个研究院是不是当时基金会早期的一个想法。
其他的情况不清楚了,呵呵。等我哪天和老师闲聊的时候问问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