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王军,是因为他的《城记》,那本书让我认识了这位正在思考着“正在逝去的北京城”现象的记者。这本《采访本上的城市》,我是用等班车和做班车的时间,在手机上读完的。虽然txt版本的电子书没有图片,但毕竟长安街、故宫、CCTV大楼、国家大剧院、香港汇丰银行……书中的建筑大多是我原本就熟悉,或者实地见过甚至在其施工现场实习过,所以即便没有影像也能用记忆来弥补。
王军并不是一位建筑师,但他的这部作品却值得城市规划专业的人读一读。这里面涉及到许多概念,比如“尺度”,对于建筑对于城市而言,怎么样的一个尺度是合理的、美的尺度,也许在城市中生活多年的我们并不了解。于是我们中的多数都喜欢大马路,喜欢高层建筑,以为这是现代化的象征——的确是现代化的象征,但不一定就是品质生活的象征。
有人说本书的内容看起来更像是新闻采访,但我觉得如贝聿铭等一流建筑师的访谈记录,里面传达出了建筑师对建筑和城市的思考,这远比新闻稿更有生命力。这并不是一本教程,但却很明确地在传递一种思考的习惯和谨慎的思维方式,这对我们路桥专业也很有用,起码许多失败的立交桥项目可以提前避免吧。
关于本书的精彩内容,我就不多透露了,看过之后,我忽然会觉得,建筑精品在我国能得以保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于是我们中的多数都喜欢大马路,喜欢高层建筑,以为这是现代化的象征——的确是现代化的象征,但不一定就是品质生活的象征。”
是也。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只要是城市的地方都可以建得很“豪华”、“气派”,但是,真正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底蕴或者说特有的气息的,仍是那些被后来人尊为经典的东西。。。我们这个时代,会为后来人留下多少值得称道的东西呢?似乎我们不能自信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