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了很久,圣火终于到达东北黑土地了,当然十分的激动。我是上午观看央视五套的全程直播,非常令我意外的是黑龙江嘉宾竟然是邓辉——一个对东北、对哈尔滨基本没什么了解的人,功力比内蒙的“郝大爷”差多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年轻人的话,个人以为即便是周巍都比他强百倍。
这丝毫不夸张,下面我对于上午直播过程中没有说到的和说错的补充、更正一下,算是尽到一个哈尔滨人的责任吧。
1.俄罗斯文化对于哈尔滨的影响是个特例
上午的直播过程中,主持人过于强调俄国文化的影响了,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是因为地缘因素才有了这样的风情。其实不然,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的南部,照理说距离俄罗斯比哈尔滨近的城市还有许多,而与俄文化有如此深刻渊源的其实只有哈尔滨一个城市而已——这与城市诞生历史有关,我在下文会详细说明。从文化角度来看,哈尔滨显得非常另类,东北话说的不正宗,传统文化没有南方那么浓郁,至于传统的俄国文化,大多都已经过了“中国化”改造。放眼整个东北地区,勉强能说得上有文化认同的兄弟城市也就是大连了——所以要建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3小时到达,那可就方便多喽。
2.闯关东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过央视的开年电视剧《闯关东》,这是当年历史的真实写照,我祖父、外祖父两家当年就是分别从河北山东过来的。这么多年以来,我认识的所有人当中,纯本地人不超过2位。据说有统计说黑龙江八成左右的人都是从中原地区闯关东过来的,虽然我自己无法确认数据,还是认为可信度相当的高。这里顺便更正一下一部分网友的观点,有人认为东北地区都是满族人,其实是严重错误,虽然哈尔滨的阿城区是满族的发源地,不过随着清朝入主中原,原住民若没入关也到辽宁附近去了,所以在哈尔滨的满族本地人很少很少了。
3.建筑博物馆
这里说的博物馆不是指的那个馆舍,而是说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馆。从这个角度,就很容易解释哈建大(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土木学院)为什么有那么强大的实力了。
哈尔滨是中国第一个工业文明中的现代城市。1906年前后,俄国假借修建中东铁路之名,占据了我国东北的交通要道,在铁路中枢部位建立了一个新城,这就是哈尔滨。很多人似乎对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称谓有异议,即“我们城市也有很多欧式建筑”,这点我似乎在从前的博文中谈过类似的问题。哈尔滨由俄国中东铁路建设队规划并建设,城市规划的参考就是莫斯科。老城区的正中心就是南岗宏博转盘道中冰花景观的位置。当时城市建设的初衷很简单,俄国人以为他们能占领整个东北从而傲视远东,所以他们把哈尔滨作为远东国际大都会和战略阵地来建设。
在20世纪初期,哈尔滨城市内有一半的人是外国侨民,这里不是租界胜似租界。搞得国民政府是在没招,只能搞了一个“特别市”。
可能是当时的哈尔滨太开放了,全世界来这里的建筑师几乎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家乡,所以早期哈尔滨的建筑几乎就是清一色的欧式建筑。中国的建筑学学生如果想学习巴洛克、折中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等西方建筑各大流派,根本不需要出国,到哈尔滨街头随便转转就可以了。
4.经济遗产
解放前,哈尔滨的经济实力是相当强的,这和犹太人的贡献有很大关系。哈尔滨是犹太人在远东最大的定居城市,现在也拥有远东最大的犹太人公墓。以色列焦头烂额的现总理奥尔默特的祖父就被安葬在哈尔滨犹太公墓。他来扫墓的时候特意留言“感谢你们保护我们家族的过去,并且让过去曾是这个犹太社区一部分的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尊严,感受到他们受到的尊敬。这一切将永远使我们铭记曾有很多的犹太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哈尔滨。”
众所周之,犹太人的经济头脑异常发达,所以现在哈尔滨的老字号,如马迭尔宾馆等诸多老字号都有犹太企业家的身影。
5.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至今仍然保留最初的俄式工艺。以前和很多外地朋友交流过,他们普遍表示哈啤没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之类国内其他品牌那样著名。这的确和企业宣传有关系,不过更主要的,我倒是认为是市场的问题。据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全国酒类消费调查显示,哈尔滨是国内啤酒消费第一城市,想一想,全市980万人,人均每年饮用啤酒85升,如果是哈啤的话,那就是140瓶。几乎是第二名沈阳和第三名北京饮酒总量之和,比黑龙江总体平均水平的46升也多了近一倍。这样就可以理解了吧,哈啤连自给都已经不容易了,哪有精力搞那么多宣传啊~
题外话,我是酒量最差的,平时只有5瓶的量,比我的好友们差远了,4人两箱(24瓶/箱)是很常见的情况。
6.副食
哈尔滨最具特色的食品完全可以用这个“副食”来代表,种类么,无外乎三种:列巴、红肠和糖果。
电视里大家可能都已经见到了,就是那个壳硬得可以做武器,瓤软得没牙都能吃的大家伙。重量约为2.5公斤,不知道是不是最大的面包,每日限量生产300多个,所以排队是常有的事。由于哈尔滨列巴大面包完整地保持了俄国传统工艺,现在有不少俄国大厨特意来哈尔滨学艺了,不知应该自豪还是悲哀。
传统的老哈尔滨人,对哈尔滨特色副食情有独钟。还记得小时候,每逢周末一家人举家出游,到太阳岛上野营(露营),吃的就是面包、红肠和罐头——和美国、欧洲的露营文化一样,这样的风俗只有在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才能发生。
哈尔滨最特殊的糖果就是“秋林糖果”了,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秋林酒糖”。正宗的白酒——比如二锅头、五粮液等,包裹在巧克力外壳内。一口咬碎巧克力,一口白酒马上进入口中。我小时候从不喝白酒,却吃了不少的酒糖,吃糖也是能醉人的——这不是笑话。
7.冰棍
各个地方都有冰棍,这一点也不稀奇。哈尔滨特色的是,马迭尔宾馆门口一年365天,时时刻刻都有不短于4米的队伍,买的就是马迭尔冰棍,至于味道我可是没法用文字表达,还是尝过了才知道。还有一点,那就是冬天吃冰棍。零下30度,大口吃冰棍,那就是一个透心凉,非常爽。而且冬天冰棍的销量最大,保存最方便。冰棍就放在地摊上出售,完全不用担心融化的问题,室外就是一个天然冰箱。
8.交通
一些朋友可能以为到达哈尔滨这个中国最北的大城市要很多天吧,显然是多虑了。从哈尔滨到北京的铁路交通非常方便,动车组7个小时就到,而且城区内铁路密度全国第一。飞机就更不用说了,当年我党领导人到国外开会,都是先到哈尔滨再转机从前苏联或者香港出境的。在黑龙江的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出租汽车,倒是有出租火车——村村通火车,一招手就停,和出租车几乎一样。
另外,哈尔滨还有中国唯一的儿童铁路——儿童公园的一个景点,列车司机和乘务员全都是少先队员,我小时候就经常坐那辆车。列车沿公园环行一周,设哈尔滨站和北京站两个站点。
9.春夏秋冬
哈尔滨
的冬天地球人都知
长河是哈尔滨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