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以来,四川灾区的救援进展无时无刻不在牵动亿万同胞的心,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讨论也似乎逐渐有展开的趋势,今天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1.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地震真的可以预测么?在这种万众一心的时候,我竟然看到了一些人又搞出了以前经常发生的,类似“XXX大诗人多少年前作品中藏头暗喻了XXX”等等,特意翻黄历,说是有人的论文里有预测之类的话。此类言论不过是怡笑大方罢了,我不知道谁会相信,总之还算是有科学思维、受过高等教育的我是不会相信的。甚至感到愤怒,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我不会对任何一个不讲科学、蛊惑人心的二五仔客气!
话说回来,我不是愤青,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四川本就是一个山多、水多、人多、地质活跃的地方。所以每年都有人研究地震一类的地质灾害,照现在研究生的水平,真正有价值的论文能有多少,我们心里都有数。就像是过马路总会是有风险的,于是我说这条路段容易出车祸,于是你就这辈子在路这边生活了?
我多少也算是学过《建筑抗震设计》的,记忆中没听说哪个国家有准确预测地震的把握,即便是香蕉们看起来无比强大的美国佬,也没听说有什么作为。这是全人类的难题,马后炮不是战斗力!
2.灾区的房屋抗震有问题么?据16日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毁坏了21万多间房屋,已夺去了2万多条生命,四川全省遇难人数预计将超过5万人。有人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设防必须得以增强,可是此次受灾的地方多是山区、乡村,我想大概和城市化联系起来恐怕还是有些牵强吧。
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建设标准,受灾的四川省建筑物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这已经不低了。而这次地震的烈度达到10至11度,大大超出了规定的标准,特别是临近震中的房屋,绝大部分都会倒塌。这和年初的大雪冰冻灾害类似,输电塔的倒塌也是和实际荷载大大超过了设计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过去我们国家不富裕,各方面建设的能力都有限,所以各种设计标准制定的都不高,当然即便这样也是在安全范围内的,也就是说足以保证在使用期内不会出现大问题。没有人会想到二十一世纪的气候会变成这样难以琢磨,全球气候一盘棋,这种灾难性气候,从冰冻灾害到热带风暴,还不清楚算不算这次地震,或许都有内在的联系。这便直接导致了设计规范的滞后性,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强大国家的经济实力,才允许建筑有更大的安全储备。
刚刚在网上的得到的消息,昨天同济大学专家组一行6人登上飞往成都的飞机,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的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对现有土木工程的安全性作评估和应急加固处理;解决灾民的临时用房和救灾用房;对现有道路、桥梁排险和有效利用,以解决临时交通运输问题;对现有岩体、隧道的安全性作出评估,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对现有水源作安全鉴定,提供饮用水应急处理方法;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咨询和疾病控制。而且,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也会介入灾后重建的工作,对于这个收到严重伤害的地方,重建家园也许是个慰藉吧。
另外,电视中看到的救援现场多是学校,而且有不少的预制板。而作为公共建筑的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本应该是抗震等级最高的才对,现在的建筑极少用预制技术了,因为其整体性差,抗震等级低。国家的抗震设计要求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损。同时也应该保证结构整体性,确保来大震的时候损坏严重但不会倒塌,一旦房倒屋塌伤亡会很严重。
加强抗震等级,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使用阻尼器等等,这些都会令预算大大增加,扎实做好经济建设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加强抗震等级将增加建筑的投入,经济建设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