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之后...

和许多朋友一样,在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的时候,我多少有一点不知所措。在我的印象里,金融危机这个词汇只曾出现在政治课堂上、出现在被热钱轻松搞定的东南亚小国中。看来,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确是有先见之明,这令我对他的钦佩景仰之情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周二,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听说《人民日报》中刊载的,关于教育部应对金融危机下毕业生就业形式提出的四大举措: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基层地区就业、部队提前预征兵、增加农村基层教师岗位,扩大紧缺硕士专业招生和第二学士学位规模——最令人担心的事情依然还是发生了。

研究生扩招就能解决就业问题?

我想,除了指定这则措施的领导之外,其他人基本可以达成共识:1999年的本科教育扩招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过去我国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无疑那是比较成功的决策(至少相对于今天而言)。高校扩招,逐渐走向大众教育,当初似乎也显得颇为无奈——减轻就业压力——和这次研究生扩招的理由惊人的相似。

实际上,即便不出台研究生扩招的政策,硕士博士研究生每年招生也是以一定幅度稳步增涨的。研究生报名人数现对于本科而言,实在少了很多,每年也就一百几十万人而已。除非把这些人都招进学校来,否则少几千几万人就业,恐怕不会有助于就业形势的改善么吧。

是学生质量下降还是教育质量下降?

在学校里,时常会有“学生质量下降论”,即扩招使得一部分原本没能力考上大学的学生进入高校,人多必然质量下降。这种观点貌似站得住脚,不过遗憾的是谬论终究是谬论。把困难局面的成因归咎于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今的教育,“因人施教”似乎早已离我们远去;国家从来没有兑现关于每年拿出GDP的4%之目标;原本有限的师资也一定要拿出相当部分从事“硬件建设”……当然这也并不全是学校的问题,就像现在做(大学)教师一定要博士学历一样,很多时候是学校为了达到诸如教学评估之类指标的无奈之举。

中国的教育水平还很低,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国内有千万计的学生,国外有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放到哪个国家都够喝一壶的。关键是,学生自己要认清现实,自己解放自己(政治书原话~),自己发展自己——总之,不要妄自菲薄,相信“真刀真枪”的力量是无穷滴。

学生数量已经饱和?

今天学校还在举办毕业生-用人单位见面会,单单从气氛看,已经比往年冷清了许多,更别有多少简历石沉大海了。就像高中之间总是要PK升学率一样,大学生就业,向来是各个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工作越来越难找,是用人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了么?恐怕不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新企业如雨后春笋,难道新时代的老板都是光杆司令?

显然,问题出在多数学生希望找到“好工作”上。每年都会有学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也有许多企业苦于招不到新人。不是学生变得功利,而是教育成本实在太高。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对于人民收入而言,教育花费并不是很高的,起码可以承受而不需为没钱上学而苦恼。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有很大欠缺,这难免使得紧衣缩食的大学生们希望找到一个日后有希望收回成本的岗位。可惜现实很残酷,很多人只有甘做月光族、穷忙族的份。

研究生扩招实际上增加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

虽然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就业无疑是高等教育的失败,但毕竟生存是人生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就业形势好,研究生可凭借学历获取更诱人的薪酬,即便在不好的时候,只要用于降低身价,也不愁没有立足之地,实在不行卖猪肉也能比别人多赚钱呢~而本科毕业生就惨了,向下比不过专科生(专科生要求低,还有经验,是企业中低端人才的最爱),向上比不过研究生(少交几年学费,少领两张纸,的确是不一样),这要他们怎么活……

总结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高等教育水平还是人才数量都远远不够,所以在这个时代选择接受教育充实头脑是十分明智的行为。虽然目前在体制上还有一些问题,但要相信,要想实现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仅满足于获得“应用型”知识体系是不够的。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只能不断完善自己。所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求新求变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路。

--------------------------------

后续(12月11日):据最新消息,研究生2009年招生仍将扩招5%,教育部这次的确慎重了许多,的确是进步。令,在W哥的建议下,我修改了正文的部分措辞,以免引起歧义,最近网络比较乱,还是小心点好O(∩_∩)O~

长河

在曾经的博客时代,是“首个桥隧工程领域独立博主”,目前是一名默默耕耘的普通高校教师。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未必成熟、绝不权威。

相关推荐

致杨同学的回信

大约四天以前,我收到了来自一位读者的来信,全文只有一句话:“首先,我是教育学专业的;其次,我看到你有在谈教育;再 ...

也谈“工程教育学”

2009年10月23日上午,在华东理工大学,隆重进行了“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暨工程教育学系揭牌仪式。由此,中国的高等 ...

高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楼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里面的最大变化在哪里呢?我想多数朋友会赞同我给“校园建设”投上一票。尤其是对于学校历史不够悠久,校园建设本身就存在欠账,或者正在准备迎接教育评估的时候,基本上学校就等同于工地啦——不过这样倒便宜了学习土木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校内转转就能增长实习经验了。

17 条评论

  1. @陌路阑珊 唉,只是说,我们把矛盾推后了

  2. @刻章机网 方便透露一下哪个专业的么?

  3. 唉,我也研究生了呢。

  4. @xiaoman 这是有可能转化成好事的,就看如何运作了

  5. 之前的大学扩招的确是缓解了升学压力,现在的研究生扩招反而增加了研究生录取的竞争强度

  6. @harbinman 看来老乡实在是有些激动了。现在的人们对待学历更加理性,专科就业强于本科就是例子。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实现了教育公平,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仅仅扩招工科硕士,由于参与了一定量的工程实践,故必然比本科生有很大提高。至于其他灰色方面,不在此文讨论之内,那是个系统工程,并非教育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若有兴趣,我们可以私下交流,O(∩_∩)O~

  7. harbinman

    @长河 我的回复你看看吧

  8. harbinman

    就是这个连接,自己看吧

  9. harbinman

    如此循环,历史上的重复是多么的相像,说什么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好的时候教育部会“缩减招生”吗,不会的,这只是个借口,研究生扩大招生会增加就业吗,更是放他妈狗臭屁!这其实就是一个大阴谋!是进一步教育产业化的开始,大学的贷款这回终于有着落了,老师的工资又有保证了,官员们的政绩上去了,中国社会的教育秩序却更加混乱了,但是policy maker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因为当这一切都产生效果时他们都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了,而他们的儿女和子孙后代都已经借他们的东风,接班了!!
    阴谋就是阴谋!!!!!!

  10. harbinman

    如此循环,历史上的重复是多么的相像,说什么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好的时候教育部会“缩减招生”吗,不会的,这只是个借口,研究生扩大招生会增加就业吗,更是放他妈狗臭屁!这其实就是一个大阴谋!是进一步教育产业化的开始,大学的贷款这回终于有着落了,老师的工资又有保证了,官员们的政绩上去了,中国社会的教育秩序却更加混乱了,但是policy maker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因为但这一切都产生效果是他们都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了,而他们的儿女和子孙后代都已经借他们的东风,接班了!!
    阴谋就是阴谋!!!!!!

  11. harbinman

    我当然确定,你去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去看看,国家官网,
    这样做简直是骇人听闻!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学位成为富人的奢侈品,最终让阶级之间的流动消失,最终将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引向万劫不复!还美其名曰什么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渠道,历史已经证明过的错误竟然要重演,五万人已经够骇人听闻的了,可是这种趋势更加的无法让人接受,明年就是十万,后年就是二十万,大后年等他们要毕业的时候就说是整体素质下降,再让这些毕业生们摆正心态,

  12. @harbinman 你确定?其实,我倒是认为,工科研究生扩招是好事。

  13. harbinman

    今年的研究生的扩招人数是5万人,大大的超出了5%
    教育部的人都疯了!!!!!!!

  14. 博士学位之后将设烈士

    长河 于 2009-1-7 12:29:56 回复

    烈士之后……

  15. 只能说现在的学生现实利益考虑多了,梦想少了
    这也是常态
    正常情况下哪里有那么多梦想的人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