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记错,今天应该就是哈尔滨地铁正式开工的日子。
虽然无论从GDP还是现代化程度来讲,哈尔滨与东北地区老大哥沈阳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若要提到人口和城市面积,那的确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大城市,所以交通出行的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记得当年刚上大学的时候,南方同学就总结哈尔滨的三大特点为“路人不分东西南北;交叉路口不讲纵横;地上地下两个世界”。其实也难怪,哈尔滨是一座俄国人按照莫斯科的格局建设的高纬度城市,一年到头连太阳直射的时候都难找。个人以为这种圆形辐射状发散的格局,的确要比中国传统的四方形规划更合适。毕竟谁家也不喜欢窗户朝向正北的房子,想一想夏天没有阳光、冬天迎面北风,不改造成冰棍厂的贮藏室,简直就是浪费。前段时间观看采访北京交通部门领导的节目,提到国外“十字路口”很少,其实哈尔滨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尤其在老城区,会看到一些K字形或者米字形的交叉路口,后来貌似改造了一些,结果是越改越乱,倒是不如从前了。加之环路建设得较晚,过路的车流经常会从市中心直接穿过,这就造成了“忙时路面堵车严重,闲时一马平川”的尴尬境地。
公共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2002年,国家发改委规定GDP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城市有资格申报地铁项目。哈尔滨符合条件,开始系统制定地铁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
其实,早在1973年,哈尔滨就开始准备“地铁”了。不过那时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前苏联(毕竟关系不好么,直到现在,哈尔滨的防空警报系统也是全国最先进的,算是“遗产”吧~),几乎全是人民都参加“挖地道”的事业了——即便父亲当时只是一名中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进来。这就是哈尔滨人都知道的“7381工程”。
“7381”工程干道主体为净跨7.3米,净高6米的封闭式结构,深约22米,按北京一线地铁标准建设,主要采用暗挖法施工。从1973年进行规划设计,1975年开始施工,共完成主干道和车站断续长度10.1公里,连续贯通长度7.5公里,包括6个车站、通风机房、排水泵房等配套工程。1979年因资金所限,该工程暂时停止建设。
虽然7381仅仅留下了一段很长却从未用过的防空洞,不过市场经济以后却有了新的用途——地下商业街。都说巴格达有个“地下城市”,其实我已经很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哈尔滨的主干街道下面大多是“空膛”,下面就是四通八达的地下商场,而且不止一层。
这次地铁建设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早期的遗留,能用到地下隧道的部分,只需要做四周支护和铺轨就OK。一号线一期工程路线,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等八个设计院共同设计,全长14.33公里,全线设16座车站、1处车辆段、1座控制中心和2座变电站,建设工期4年,初期配置采用国家标准B型车15列、90辆,工程概算投资83.6亿元。
地铁是真的好方便,到上海感受了几次之后,发现,如果有一城市有地铁,规模可以再以前的基础上最少扩大五倍。
羡慕有地铁的城市啊。
沈阳地铁还没完工呢就多处坍塌,不敢坐了。。。
不懂,路过。
头像测试,刚刚装上gravatar,看看效果如何~
哈哈!路人不分东西南北;交叉路口不讲纵横;地上地下两个世界传说中的哈尔滨就是这样呀